您当前位置:景德镇市皮肤病医院-景德镇六院 >> 健康科普 >> 浏览文章
夏末秋初,警惕儿童常见病!
时间:2025年08月28日信息来源:中国学校卫生杂志、中国教育报,首都教育等 点击:次
夏末秋初,警惕儿童常见病!立秋已过,暑气渐消,秋风渐起。这个季节交替的时刻,气温变化大、空气湿度降低,孩子们的身体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出现各种健康问题。为了守护他们健康成长,应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帮助家长和孩子科学应对,远离疾病困扰!
一、夏末秋初儿童高发常见病“大起底”
1.普通感冒
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其病原体种类繁多但致病性相对较弱。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轻微咳嗽等,一般不发热或低热。
特点:传染性较弱,多数可自愈。
2.流行性感冒(流感)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典型症状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特点:甲型流感病毒变异能力强,容易引起大流行。不同于普通感冒,其全身症状更重,恢复较慢,易引发肺炎等并发症。
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症状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可伴有发热。
特点: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易在集体单位暴发;多数患者为轻症,可自愈。
4.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并出现红色斑疹、丘疹、疱疹,痂盖脱落后不留瘢痕。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
特点:传染性极强,儿童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
5.秋季腹泻(轮状病毒肠炎)
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通常称为“病毒性肠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典型症状为发热、呕吐、腹泻(大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但粪便里没有血),可引起脱水。
特点:婴幼儿和学龄儿童是主要易感人群。
6.过敏性鼻炎/哮喘
秋季空气干燥,花粉、尘螨、霉菌等过敏原增多,容易诱发过敏性鼻炎(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和哮喘(咳嗽、喘息、胸闷、呼吸困难)。
特点:有过敏史或免疫力下降的孩子的更易发作,常与季节、环境因素相关。
二、科学预防,构筑健康防线!
(一)孩子个体篇
养成良好习惯,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1.科学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建议科学佩戴口罩。
2.勤洗手,讲卫生: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个人物品如毛巾、水杯等要专用,不与他人混用;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如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洗手;避免用未清洗的手触摸眼、口、鼻。
3.定期疫苗接种:按时接种流感疫苗、水痘疫苗、EV71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等,是预防相关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4.规律作息,充足睡眠: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小学生≥10h,初中生≥9h),让身体得以充分恢复和调整,促进新陈代谢和免疫力提升。
5.均衡营养,多喝水:合理摄入各类营养物质,多吃新鲜蔬果,保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均衡摄入,少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白开水,少喝含糖饮料。
6.注意保暖,适时增减衣物:早晚温差大,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出汗后及时擦干,不要吹冷风。
7.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提高身体抵抗力。
8.有病及时就医,不带病上学:如出现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居家休息或就医,待症状消失、身体痊愈后再返校,避免传染他人。
(二)家长守护篇细心呵护,营造健康环境
1.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勤开窗通风,每日至少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家居,尤其是孩子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玩具、手机、平板电脑等。孩子的衣物、床单被褥要勤换洗,并在阳光下暴晒。
2.做好健康监测,早发现早隔离:每日晨起和睡前,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和有无皮疹、呕吐、腹泻等症状,一旦发现孩子不适,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居家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3.科学规划膳食,提升内在抵抗力:为孩子准备营养均衡的三餐(食物种类多样化,粗细搭配),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减少高糖、高油、高盐的零食摄入,可用坚果、酸奶、水果等代替。
4.管理过敏原,远离过敏困扰:勤换洗床单被套,床上用品需定期清洗,并避免使用地毯、布艺沙发等容易积灰的家具;外出回家后,及时洗脸、洗手、更换外衣,并清洗鼻腔;对于有哮喘史的孩子,家长要随身携带医生开具的急救药物,并教会孩子正确使用。避免让孩子接触冷空气、烟雾等刺激性气体。
5.减少聚集:在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尽量减少带孩子前往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如商场、室内游乐场等。如必须前往,建议为孩子佩戴合适的口罩,做好物理隔离。
6.按时接种疫苗,构筑免疫屏障:有些疫苗具有时效性和年龄限制,应及时为孩子接种疫苗等,预防相应传染病;建议所有6月龄以上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孩子,每年在流感季来临前(通常是9—10月)完成流感疫苗接种。确保孩子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如麻腮风疫苗、手足口病EV71疫苗等)按计划接种齐全,为健康保驾护航。
一、夏末秋初儿童高发常见病“大起底”
1.普通感冒
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其病原体种类繁多但致病性相对较弱。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轻微咳嗽等,一般不发热或低热。
特点:传染性较弱,多数可自愈。
2.流行性感冒(流感)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典型症状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特点:甲型流感病毒变异能力强,容易引起大流行。不同于普通感冒,其全身症状更重,恢复较慢,易引发肺炎等并发症。
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症状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可伴有发热。
特点:传染性强,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易在集体单位暴发;多数患者为轻症,可自愈。
4.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并出现红色斑疹、丘疹、疱疹,痂盖脱落后不留瘢痕。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
特点:传染性极强,儿童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
5.秋季腹泻(轮状病毒肠炎)
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通常称为“病毒性肠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典型症状为发热、呕吐、腹泻(大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但粪便里没有血),可引起脱水。
特点:婴幼儿和学龄儿童是主要易感人群。
6.过敏性鼻炎/哮喘
秋季空气干燥,花粉、尘螨、霉菌等过敏原增多,容易诱发过敏性鼻炎(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和哮喘(咳嗽、喘息、胸闷、呼吸困难)。
特点:有过敏史或免疫力下降的孩子的更易发作,常与季节、环境因素相关。
二、科学预防,构筑健康防线!
(一)孩子个体篇
养成良好习惯,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1.科学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建议科学佩戴口罩。
2.勤洗手,讲卫生: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个人物品如毛巾、水杯等要专用,不与他人混用;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如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洗手;避免用未清洗的手触摸眼、口、鼻。
3.定期疫苗接种:按时接种流感疫苗、水痘疫苗、EV71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等,是预防相关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4.规律作息,充足睡眠: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小学生≥10h,初中生≥9h),让身体得以充分恢复和调整,促进新陈代谢和免疫力提升。
5.均衡营养,多喝水:合理摄入各类营养物质,多吃新鲜蔬果,保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均衡摄入,少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白开水,少喝含糖饮料。
6.注意保暖,适时增减衣物:早晚温差大,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出汗后及时擦干,不要吹冷风。
7.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提高身体抵抗力。
8.有病及时就医,不带病上学:如出现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居家休息或就医,待症状消失、身体痊愈后再返校,避免传染他人。
(二)家长守护篇细心呵护,营造健康环境
1.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勤开窗通风,每日至少2~3次,每次至少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家居,尤其是孩子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玩具、手机、平板电脑等。孩子的衣物、床单被褥要勤换洗,并在阳光下暴晒。
2.做好健康监测,早发现早隔离:每日晨起和睡前,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和有无皮疹、呕吐、腹泻等症状,一旦发现孩子不适,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居家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3.科学规划膳食,提升内在抵抗力:为孩子准备营养均衡的三餐(食物种类多样化,粗细搭配),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减少高糖、高油、高盐的零食摄入,可用坚果、酸奶、水果等代替。
4.管理过敏原,远离过敏困扰:勤换洗床单被套,床上用品需定期清洗,并避免使用地毯、布艺沙发等容易积灰的家具;外出回家后,及时洗脸、洗手、更换外衣,并清洗鼻腔;对于有哮喘史的孩子,家长要随身携带医生开具的急救药物,并教会孩子正确使用。避免让孩子接触冷空气、烟雾等刺激性气体。
5.减少聚集:在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尽量减少带孩子前往人群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如商场、室内游乐场等。如必须前往,建议为孩子佩戴合适的口罩,做好物理隔离。
6.按时接种疫苗,构筑免疫屏障:有些疫苗具有时效性和年龄限制,应及时为孩子接种疫苗等,预防相应传染病;建议所有6月龄以上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孩子,每年在流感季来临前(通常是9—10月)完成流感疫苗接种。确保孩子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如麻腮风疫苗、手足口病EV71疫苗等)按计划接种齐全,为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