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景德镇市皮肤病医院-景德镇六院 >> 新闻动态 >> 浏览文章

向着更专,更精,更强目标迈进——访六院院长利新发

时间:2014年05月23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向着更专,更精,更强目标迈进

——访六院院长利新发

  对于我市很多市民而言,景德镇市皮肤病医院并不陌生,它是我市唯一的国有皮肤病专科医院。这所有着40多年建院历史的医院,从单一的专科医院,到变身第六人民医院,很多患者都是亲历和见证者。

  尤其近两年来,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 该院跨入了快速发展通道,无论就医环境、服务水平、服务能力,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跃居全省同行前列。2011年,医院多项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2012年,该院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增长比例有望突破23%。

  究竟是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和力量,推动着它一次次跨越呢?作为一名医院管理者又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日前,记者专程采访了该院院长利新发。

  “不进则退,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对于医院的巨大变化,利院长一见面就言简意赅地做了界定。他认为,近两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大变革,全市各医疗单位纷纷抢抓机遇,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市六院近年的变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回顾走马上任担任医院负责人以来的工作历程,利院长有点百感交集,从刚接手时的医院门可罗雀的冷清,到眼前人满为患,他感觉仿佛是过山车。而紧紧抓住了医院的根本——专科特色,和选择了一条正确发展方向——更专、更精、更强,是他2年多时间所苦苦追寻的目标,也决定了他的事业成败。即围绕创三甲专科医院,不断从学科建设、专业技术水平、服务能力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更专——瞄准皮肤病专科最前沿

  利院长告诉记者,医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皮肤病专科的治疗手段,也从过去单一经验型,向依托高科技手段和病理学研究的综合治疗发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医院把学科建设作为了龙头,在软件硬件上同时下功夫,完善科室配置,加快技术设备更新,增设病理科、理疗科、预防保健科,建立了病理室等,使得医院的术装备和技术能力快速提升。

  尤其在有着药学硕士专业出身的利院长看来,病理室建立意义十分重大,是启步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因为始终关注药学发展前沿的他,十分敏锐觉察到,随着高新技术应用普及,病理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提高临床治疗和诊断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并逐渐领衔着皮肤病学科的发展。正因此,上任伊始,他就抓住了一直制约医院快速发展的薄弱环节——学科建设滞后。“要更快发展,就要向更专、更强、更精迈进,这是方向也是抓手,并最终通过努力得于体现。”

  在加速硬件建设同时,人才队伍的培养也几乎是同步的。六院一批批的技术骨干被选派全国各地一流医院和皮肤病研究所深造进修:上海华山医院、中科院南京皮肤病研究所、省皮肤病医院……还有三基培训考核、技术大比武、各种科研教学课程和学术交流等等。短短两年半时间里,其培训批次、人员规模和培训机构级别,都创下医院发展史之最,投入也是前所未有的,创下全市专科医院之最。

  “过去家底最好的设备也就是30万元的B超仪,而现在上百万的设备都有好几台,几十万元的设备很普遍了,资金投入超过几百万,为后续发展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也是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技术和质量始终牵动他敏感神经。利新发说,作为公立医院,要营造学术氛围,不能太商业化,技术质量应该是第一位的,是隐形的品牌,效益是第二位的,否则就得不到发展。

  2012年,作为同业里“专科小字辈”六院,全市卫生系统技能大比武中,取得团体第三名、个人第二名好成绩,令同行刮目。目前,该院专业技术水平跃居全省第二,排名仅次于省皮肤病医院。谈到这个同行认可的全省第二,利院长满脸喜色。

  2011年,六院荣列全省皮肤病专科学会理事会单位,利院长荣冠副会长。

  2012年,六院首次承办全省医学美容整形美容学术研讨会,其论文中专业技术水平和发展特色,受到与会专家高度关注。

  更精——以“大专科小综合”为愿景

  利新发认为,专科医院就是要在特色上不断地向精细的“大专科”发展。为此,医院进行大胆创新,加大科研含量,推进特色制剂开发,完善煎剂特色服务,既减轻了患者费用负担,也为医院发展培养了新增长点。

  在六院广场门诊部,记者经常看到拿着空药瓶,指名要开“石灰水”、“消炎霜”“优丁霜” 的患者,那正是该院生产的制剂产品,由于比市场同类药品的价格更低廉,广受患者的欢迎。

  作为专科药品市场的补充,六院自制药品历史悠久,并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快速发展。有着几十年药剂专业知识储备的利新发,一上任就率领着班子成员,把发展价格低廉、临床疗效好的制剂,作为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重要手段。通过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细化药品适用性和功效特点,积极开发各种强效、中效、弱效低毒性品种;通过更新制剂生产与检验设备,提高制剂质量和安全可靠性等,使得该院生产的制剂从单一品种,很快发展到28个品种十几个系列,年产量和创利连年翻番,年制剂能力达20万支,年创利200万元。仅其拳头传统产品“消炎霜”,每年就为患者节约费用数十万元。

  “大专科”创新理念也带动了“小综合”,为多元特色发展拓展了空间。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不断扩大服务辐射范围,增设中医科、理疗科、康复科、妇科等新项目,通过外引人才,内聘老专家,改扩建和完善服务中心的功能设施等,以满足社区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并成功创建“全省三星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省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点”,专业技术水平得到全省同业广泛认可,服务范围辐射周边婺源、安徽、鄱阳、都昌等区域。

  利新发说,这得益于对医院准确定位,对卫生体制改革大胆探索。他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说,通过医务人员深入社区,为群众提供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医院形象得到提升,在辖区居民中树立了很好的声誉。

  更强——朝着三甲专科医院目标

  管理是软实力。一所医院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利新发院长告诉记者,近年来,六院门诊量和住院量呈现双增长良好态势,尤其是2011年,各项考核指标实现历史突破,除了社会各界和患者的肯定和鼓励,更重要的是医院始终朝着三甲专科医院目标努力,不断向管理要效益,推动了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医院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上,对照三甲目标,建立健全以约束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为主的各项规章制度,围绕规范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做强做优医院实力。

  如,推行院领导带班行政查房制度,对行政科室和临床科室进行不定期检查;每季度开展门诊、住院病历质量评选,规范病历书写;每月对各科室进行软指标考核,奖优罚懒;对医德医风进行监督,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向患者询问意见及建议;每年开展个人考核,评选优秀医生、护士、行政人员,进行通报嘉奖,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等。

  同时,医院借助推行优质护理,整改医疗薄弱环节,为患者提供各种人性化的优质服务。把值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查对制度、首诊负责制、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等重要医疗制度,列入岗位责任制,定期考评,严格要求;抓服务态度、服务形象,营造和谐医患关系和就医环境。

  规范的管理,有效降低了医院运行成本,起到了开源节流功效。据利新发介绍,仅通过耗材招标制度落实,每年耗材成本就下降了2万元,门诊部水电费用,也因为堵塞了跑冒滴漏,由每月2000多元,下降到每月几百元,年节约资金几万元。

  文化建设也是六院近年来一个亮点。结合“创先争优”、“转提促”“专项治理”等主题教育活动,医院开展文化创建,以积极向上的文化,凝聚人心、积聚队伍。如,开展丰富多彩纪念建党90周年党性教育活动,参与系统的红歌主题文艺汇演,增强职工集体荣誉感;举行隆重表彰活动,嘉奖优秀集体和个人,树立标杆。

  利新发告诉记者,正是广泛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职工运动会、红色旅游、慰问老党员、老干部,院歌、院徽征集等,提升了医院品牌形象,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参与意识,调动了职工工作热情,进而促进了院务公开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顺利推行,并最终形成合力,推动医院不断向目标迈进。

  管理者的职责:用好人是事业发展的关键

  采访中,作为一名医院管理者,利新发特别强调,用好人和调动团队积极性,是事业发展的关键,任何一项工作,靠一个人是不行的,需要集中团队集体的智慧。

  他认为,尤其要抓管理人才的培养、专业人才培养和执行力监督等重要环节,在他2年多医院管理实践里也得到充分印证。正是调整一批核心骨干,在关键岗位发挥了关键带动作用,才推动了医院快速发展。例如,理疗科、药剂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都有显著突破。他们有的在培训后立即学以致用引进新的治疗手段;有的发挥专业所长,促报批制剂批准文号顺利通过;有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水平大步迈进,为社区居民建档8000多人次,拓展医保服务群体等等。

  “总之,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要用合适人,做合适的事,共推事业更快发展!”